close


老雜貨店的意義,除了懷舊的時代感,往往也代表了在地的產業經濟或文史發展。像是有的雜貨店古早也身兼菜市場功能,碾米種茶,賣魚賣菜,店裡還常有殺豬用的豬肉砧、菸酒牌和鹽牌,也見證了過去食鹽販賣受到管制,以及政府菸酒公賣的歷史。

南投中秋烤肉食材 基隆烤肉食材台南年節送禮禮盒

大溪中秋烤肉食材像是書中採訪的雜貨店,最古老的是苗栗通霄的「松盛商行」,至少在1847年清道光27年時就已創立,足足170年的歷史。「我們在採訪這些老雜貨店的時候,就發現在店家、老闆的人生故事之外,在地文史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。」林欣誼表示。例如新竹關西馬武督的「榮興商店」,就見證了早年礦業發展的興衰。苗栗公館出礦坑的「美和商店」,附近的油井則是台灣食油的發祥地。台中大里老街的「楊勝台南名產伴手禮昌商店」,則在1950、60年代碰到大里家家戶戶踩鹹菜的鼎盛時期。

也是在採訪的過程中,才發現「老雜」不見得會被便利商店或連鎖超市取代,一方面是經濟效益不符,林欣誼表示,「有部落的雜貨店就告訴我們,連鎖超市、便利商店去當地評估過,結果因為不合成本開不成,反而是成本較低的雜貨店才能生存下去。」另一方面,「老雜」往往比制式的現代化店家更融入在地居民的習慣。林欣誼表示,「很多老人喜歡去雜貨店,只要跟老闆說要買什麼,老闆就會幫你拿好,不用迷失在陳列架找東西。」書中位於宜蘭南澳澳花村的「伊凡商店」老闆伊凡也笑說,「便利商店不可能開在部落裡,因為部落的人喝了酒,會跑去那邊休息一整天。」(中國時報)




BF2D90D3CB29C4BF
arrow
arrow

    陳育麟陶館童袱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